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一、 国际学术交流
改革开放使我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从开始的以互访、进修为主的形式,发展到讲学、合作研究等形式。从 1981 年起,我所先后有 30 余人次出访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开展合作研究课题。合作研究领域以硅肥技术为主,其他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展。
以下内容正在更新中 ......
二、 国内学术交流
由我所承办、主办的国内学术交流会很多,比较突出的几次会议包括:
1、 1977 年 12 月 12 日 ,由我所负责筹备和接待、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在郑州黄河饭店召开了“ 1 : 150 万中国全图总结会议”。会议对中国全图编制工作进行了审议,并对地图学今后发展方向和任务进行了座谈讨论。
2 、 1988年 7月在无锡举行的由 50多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数理生态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我所汪秉仁等提交的“桐柏县生态环境系统灰色优化设计”一文在大会上宣读,并收入了中美合作出版的大会论文集。
3 、 1990年 4月 2日,由我所负责筹备和接待,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在郑州华中宾馆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交流地理学界编辑出版工作经验及今后工作方向。河南省科学院时任副院长陈荣峰到会祝贺。
4 、 1990年 10月,我所完成的《河南省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地图集》,在国际地理联合会亚太区地理大会上展出,引起各方关注。
5 、 1996年 4月 18日,与省软科学研究会共同主持召开了“河南省首届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委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因此迅速带动了我所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成为全省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骨干力量。
6 、 1996 年 9月 12日 ,省土壤肥料总站联合召开了“河南省首届硅肥生产应用协会”,积极主动协调各硅肥生产企业与各地市土肥站的关系,并指导硅肥生产与技术应用,有效地推动了硅肥在全省的大面积推广。
7 、 1996 年 11月 6~ 10日,成功地承办了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人员 220余人,交流论文 130余篇,在全国地理学界影响较大。我所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专门出版了《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步研究》论文集,并针对会议热点问题又准备了十余篇论文,赢得与会者的广泛赞誉。
8 、 1997年 10月 27日~ 11月 1日,与广州地理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地方地理研究机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与会各单位的领导与管理人员比较系统地交流了各自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并决定以后每年联合主办一次这样的研讨会,以增加交流,扩大合作,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经验。这些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大大丰富了我们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宣传了我们的成果,扩大了影响,有利于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9 、 2002年 7月,以我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GIS)研究室为依托,“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河南遥感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所遥感考古研究水平进入了国内先进行列,在此研究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进入了“国家队”。来自全国 20余家单位 50余名专家考察我所。
10 、 2004年 8月,周文宗博士在南京绿口黄鳝生态养殖基地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采访内容于 9月在 CCTV-7《科技苑》栏目播出,历时 20余分钟。
11 、 2005 年 7 月,承担了中国地理学会第十次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来自各地 18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2 、 2005 年 10 月,我所承担了全国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工作站工作会议,并对河南有关考古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我所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13 、 2006 年,我所承担了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联席会议。
14 、 2007年 5月,周文宗博士参加南京大学组织举办的“国际湿地恢复与生态工程”学术会议,提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的具体途径和工程技术,引起与会者的关注。两个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导致大量湿地的消失和退化,仅存的天然湿地已占很小比例,中国不足 30%。湿地消亡和受损的现状使湿地恢复、重建的形势和任务变得十分严峻和紧迫。在湿地恢复过程中,生态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对策和方法,运用自然成分参与设计,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
15 、 2007年 9月,钱发军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与法国地理学会农村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国 -法国农村建设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表了“巩固和提升河南农业优势地位的对策研究“的论文。
16、2010 年 8月 11日 至 15日,第六届全国地方地理科学研究院所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高原青城呼和浩特举行。会议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共同组织,来自全国的地方地理科研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和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原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等 5家单位领导和学科带头人 36人与会参加研讨。
17、 2011年 5月 9~ 12日 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等单位协办的“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在郑州嵩山饭店召开。
18、 2012年10月12日上午,第七届“全国地方地理研究机构院所改革发展研讨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会议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织,来自河南地理所、广州地理所、河北地理所、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和青海省高原地理研究所等地方地理科研机构的单位领导和科研骨干28人与会参加研讨。
19、2013年11月8日—10日,为繁荣发展河南省地理学科,交流地理学研究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密切河南地理学界相关机构和学者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与中部崛起,经河南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河南省地理学术年会。经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申请,河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于2013年11月8日—10日在安阳师范学院举办了“2013年河南省地理学术年会”。大会于9日上午9:00开始,在开幕式上,主持人方相林同志介绍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邦山同志致欢迎词,河南省科协名誉主席、原河南大学校长李润田教授致辞,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秦耀辰教授致开幕词,会议代表在文鼎广场合影留念。
20、 2014年10月9日至11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在国家三大战略核心城市—郑州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承办。
21、 2016年7月9日,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委会”2016年“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遗产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我所五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召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研究员主持会议。在致欢迎词之后,冯所长详细介绍了参会的各位专家,在每个学术报告之后都做了详细的点评。
22、2017年6月8--9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承办的“中原崛起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于2017年6月8--9日郑州召开。该论坛是中国地理学会定期举办的地理学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针对我国重点地区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研讨、为地方政府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服务的一项重要学术研讨活动。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河南大学原副校长王发曾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河南省发改委规划处唐正清处长、河南省科学院科研处黄敬洛处长、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名斋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玉麒教授、中山大学刘云刚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副院长申玉明教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杨庆媛教授等、平顶山学院张九铭副校长、河南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冯德显研究员、河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及代表、河南省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及代表等近100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23、2017年6月24-25日,为了更好地落实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关于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发〔2017〕8号),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地理国情监测中原中心承办的“地理国情监测综合统计分析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24-25日在河南召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程鹏飞、副院长刘纪平、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金勇章、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冯德显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来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中南大学、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地理国情监测综合统计分析相关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近20人参加了会议。
24、2017年9月11日-15日,为实现空间技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世界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的总体安排,“数字丝路世界遗产高级培训班(郑州)”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郑州分中心)举行。参加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南亚、东欧以及非洲等13个国家的24名遗产高级管理与科研人员。9月11日上午,开班式在地理所五楼会议室举行,冯德显所长主持开班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洪天华先生、河南博物院马萧林院长、河南省外国专家局专家项目管理处周江波处长、河南省科学院雷廷宙副院长等出席开班式,雷廷宙副院长代表河南省科学院致欢迎词,洪天华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根据培训安排,马萧林院长、杨瑞霞副研究员为培训班学员进行了培训讲座。培训班学员到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进行参观并接受考古遗址空间技术应用的外业实践培训,并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遗产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各国学员还将继续接受世界遗产保护、监测、管理等方面的空间技术与方法的培训。
25、2018年7月18日,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河南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讨会在郑州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河南省发改委、省能源局、省环保厅、省节能监察局、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理工大学、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郑州大学以及安阳市发改委、平顶山市发改委、省电力企业协会、省钢铁工业协会、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安钢集团、平煤集团等相关部门和领域的领导专家60余人参加了会议。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钱发军主持了研讨会。
以下信息正在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