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任杨建波研究员。
土地科学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地理所地貌研究室和土地资源室,历经四十年积淀,已成长为融合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学为核心,土壤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交叉研究团队。中心现有人员15名,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4人,博士7人、硕士3人,专业涵盖土壤学、生态学、土地资源管理、农田水利等领域。
中心聚焦土地资源全链条研究,承担诸多国家和省级项目。如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编制研究、河南省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监测、园林草地分等定级估价等;制订省级耕地质量分类和农用地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完成粮食主产省潜力调查及产能核算、中低产田综合整治、农用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部分县级土壤三普调查等重要项目,积累了全省地形、土壤、生态等基础数据。
在地方服务上,中心积极开展了河南省城乡公示价格评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国土空间监测、集约节约评价等研究,参与制定《河南省耕地质量分类监测技术方案》《河南省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方案》等,完成郑州、开封、新乡、三门峡等地监测评价与规划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坚实用地支撑。
近年来,中心研究重点由宏观土地利用与耕地质量评价,逐步深化至土壤结构、养分循环及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微观层面,承担多项科技研发基金与省级攻关项目,探索土壤质量提升与生态保护协同技术;同时,紧密围绕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展土地政策与粮食安全智库研究,多项成果形成重要社情民意信息或政协提案,为政府或部门提供服务决策。
“十四五”以来,中心承担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7项、横向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约40篇(SCI论文3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发明专利近10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市厅级奖励多项,众多研究成果在全省多县市落地应用,为自然资源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注入动力。
展望未来,土地科学研究中心秉承“植根中原、服务国土”宗旨,聚焦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壤质量提升与污染修复三大方向,强化多学科交叉,构建自然资源“监测-评估-修复-利用”研究体系。围绕“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拓展耕地固碳能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等智库研究,持续为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