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全球多年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影响增加
期刊:Science
英文题目:Global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and impact of multiyear droughts
中文题目:全球多年干旱的发生和影响增加
作者:Liangzhi Chen, Philipp Brun, Pascal Buri, Simone Fatichi, Arthur Gessler, Michael James McCarthy, Francesca Pellicciotti, Benjamin Stocker, Dirk Nikolaus Karger
发表日期:2025年1月16日
摘要:
持续性干旱(MYD)事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构成日益严峻的威胁。本研究通过识别时空连续的气候异常,系统构建了全球MYD事件清单,结果表明:MYD事件呈现干旱加剧、温度升高的特征,并导致植被绿度持续下降。1980至2018年间,全球受MYD影响的陆地面积以年均49,279 ± 14,771平方公里的速率扩张。温带草原因干旱导致的植被绿度衰退最为显著,而寒带森林与热带森林的响应相对微弱。随着MYD事件频发,本研究建立的全球定量清单——涵盖事件发生频率、强度、演变趋势及生态影响——为加强跨区域协作、制定更有效的减灾适应策略提供了关键基准依据。
研究背景:
持续性干旱(MYD)指持续数年至数十年的干旱事件,通过土壤水分枯竭与径流减少引发不可逆生态后果(如大规模作物绝收、树木死亡、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智利中部(2010–2018)、美国西部(2000–2015)、澳大利亚(2017–2019)等地的MYD事件已造成毁灭性社会经济损失,凸显其跨尺度危害性。
现有文献过度聚焦人口稠密区,忽视偏远地区(如非洲热带雨林)的MYD事件,导致全球清单不完整。传统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仅依赖降水数据,无法反映变暖背景下潜在蒸发散量(pet)对干旱的放大效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指数仅表征气候胁迫潜力,无法直接量化植被实际受损程度(如热带森林的"绿度悖论");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在稠密植被区存在饱和效应,低估热带森林的干旱响应。
本研究通过聚焦降水与潜在蒸散发的水分平衡异常,并评估MYD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系统绘制了全球MYD分布图及其特征。基于1980–2018年数据,首先利用SPEI表征干旱条件,并采用Lloyd-Hughes等人提出的数学形态学方法,识别时空连续的MYD事件(持续≥2年),随后通过经验模型(依据时空范围、持续时间和SPEI强度)及科学文献报道概率对事件严重性进行分级,最后通过量化植被对MYD的响应(基于kNDVI负异常)指定多年生态干旱(MYED)事件,以定位同时包含气候异常与生态印记的高影响MYED全球热点区域。
研究结果:
1. 典型案例:十年级干旱事件
刚果盆地东部(2010–2018):持续近十年,2014年最大覆盖面积1,494,226 km²;亚马逊西南部(2010–2018):2015年峰值面积相当英国国土212,925 km²(图1)。
图1. 1980–2018年十大持续性干旱(MYD)事件时空分布
2. 全球MYD事件扩张趋势
1980-2018年全球受MYD影响的陆地面积以49,279 ± 14,771 km²/年的速度增加,前500大事件贡献主要增量(图2A)。MYD事件中温度异常显著上升(0.26~0.35℃/十年),与全球陆地增温同步(图2C)。前10大MYD降水亏缺增速达7.0±2.0 mm/年,但前500大事件趋势不显著(图2D)。
图2. 持续性干旱(MYD)特征近期演变趋势
3. 气候驱动机制分异
高纬度区潜在蒸散发(PET)贡献率更高(|Qpr/Qpet|<1),温度加剧干旱(图3B)。热带区降水亏缺主导干旱(如中亚MYD降水亏缺>40%),PET作用微弱(图3A)。
图3. 全球十大持续性干旱(MYD)事件的气候特征
4. 生态干旱(MYED)热点响应
植被退化峰值:蒙古MYED事件kNDVI下降38.0%(持续7年),澳大利亚东部事件虽短(2年)但kNDVI降幅达33.6%(图4)。热带森林悖论:中非MYD事件气候严重但kNDVI变化微弱(图4)。
图4. 基于kNDVI事件累积异常筛选的十大多年生态干旱(MYED)事件植被绿度异常分布
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构建全球首个时空连续的持续性干旱(MYD)事件定量清单,揭示MYD影响面积正以每年49,279 km²的速度扩张,并创新性提出MYED概念——结合SPEI与kNDVI,首次量化温带草原为退化最剧生态系统,而热带森林呈现显著气候-生态解耦现象;这一发现革新了干旱灾害的评估范式,为高风险区(如蒙古草原、澳大利亚东南部)制定多年度减灾策略提供科学基准,同时开源数据平台支撑全球协作应对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干旱事件。
创新之处:
1. 多尺度事件识别:结合数学形态学方法,首次实现时空连续MYD事件检测(分辨率低至10 km);
2. 生态干旱提名:通过kNDVI量化植被响应,定义多年生态干旱(MYED)新概念;
3. 生物群系解析:揭示温带草原对MYD的极端敏感性,挑战"森林更脆弱"的传统认知。
文献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4245?sessionid=-441202795
声明:以上中文翻译为译者个人对于文章的概略理解,论文传递的准确信息请参照英文原文。
撰稿:张世柯
初审:任 杰
复审:杜 军
终审:鲁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