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欢迎访问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官方网站!

河南省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来源: 本站 发布时间: 2018/5/5 22:56:49 查看:

项目名称:河南省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完成单位: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完成人员:宋艳华 王国强 田燕 杨建波 王朝晖 杨新民 范雷赵宗彪 郭平 黄利军 聂远征


项目背景:

       我国在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食物安全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抵御和防范农业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战略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列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对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今后的发展目标。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供给,全面实现小康和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2008 年 10月 9日 至 12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 7个具体部署中,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被放在首位,并提出了 “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的最终目标。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农用地产能核算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评价我国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实现农用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展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动态监测、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提供技术支撑。

       为此,国土资源部在《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土资发〔 2006〕 79号)中指出,深化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评价。在《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国土资发〔 2006〕 3号)把“开展全国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作为重要内容。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的安排, 2006年选择河南、河北、湖北三省进行农用地产能核算的试点,并在三省试点的基础上,编制了《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

       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部署开展 2007年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 2007〕 143号),部署开展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 13个粮食主产省的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调查与评价工作。根据该通知的要求, 2008年 8月 31日前 13个省完成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并按要求提交成果。

       农用地生产能力核算出之后,下一步各省区产能可否得以提高,通过何种措施提高等问题被摆上了议事日程。正是基于此,本课题重点在研究河南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和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均处于重要地位的黄淮海(河南部分)这一典型区农用地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探索各区提高农用地产能的相应对策和措施。


技术原理:

(一)技术原理

       该课题重点对粮食主产省河南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粮食生产中限制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河南省农用地产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可应用于多尺度评价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先进的评价方法,并据此对河南全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和黄淮海典型区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影响河南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和典型区产能的主要因素,依据评价结果,有根据地提出提高各区产能的措施和政策建议,有效提高了措施的可操作性、针对性、科学性及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

       研究工作开始之前,项目组首先开展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调研活动,同时广泛听取意见,开拓思路,在此基础之上初步建立了一套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又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基本框架征求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其修改完善,确定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选择河南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和黄海海平原区(河南部分)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高各区域农用地产能的措施与建议。具体技术路线图见图 1。

(二)创新

1 、可多尺度应用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以河南省为例,建立了包涵 13 个评价因子、 8 个评价因素、 4 个评价子目标的应用尺度广泛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可应用于省、农用地分等一、二、三级指标区、不同耕地质量区 ( 即高、中、低产田区 ) 等不同尺度研究区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

2 、河南省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 “分层逐步建模法” 评价方法

       采用分层逐步建模法来建立评价模型。该法比直接建模的优越之处在于,第一,经过研究发现因子层指标对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如线性、对数和指数,这些指标不能同时直接参与建模;第二,考虑到模型的通用性,部分地区调查数据可能会缺少某个或某些指标,直接建模会导致模型不完整和评价结果的较大偏差。

       分层逐步建模法可以完全克服这两方面的缺陷,首先根据调查得来的因子层数据,通过第一层建模计算出因素层数据,每一个因素所包含的因子都属于同一类型且个数较少,通常同类型因子对产能的作用方式都是相同的,这些因子可以与因素直接建模;对于某些地区缺少部分因子的情况,可以利用该因素下其他同类因子的不同组合来代表该因素,这样并不影响后面各层的建模,也不会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第二层建模是根据第一层模型模拟出的因素再建立模型计算子目标层四个指标。第三层建模是根据第二层模型模拟出的子目标层指标来建立模型模拟产能。最后,再根据模型的评价效率反过来调整三层次模型的系数。

3 、细化了评价研究尺度

       本研究以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区(高、中、低产田区)和黄淮海平原(河南部分)为例,分别进行了各区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得出不同耕地质量区和典型区影响产能的因素和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评价结果有助于探寻河南省各区当前影响农用地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区今后的农业生产的重点任务提供方向。


鉴定及应用:

(一)鉴定意见

       1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承担的该项课题对河南省及全省不同质量耕地区和黄淮海平原(河南部分)的农用地可实现产能总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解决了农用地产能核算后对影响产能的因素分析问题,对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题准确,研究及时。

       2 、该课题建立了包涵 13 个评价因子、 8 个评价因素、 4 个评价子目标的可适用于多尺度评价目标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能够满足评价需要;用分层逐步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农用地产能评价模型,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细化了评价研究尺度,有较高的创新性。

       3 、该课题通过对河南省及不同质量耕地区(高、中、低产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的实证研究,找出了影响不同区域农用地产能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提高农用地产能的措施与建议,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研究立题意义重大,研究手段先进,方法科学,数据翔实,结果可靠。提出的多尺度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分层逐步建模评价方法具有创新性,为同类地区的研究提供了示范性。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建议对影响农用地产能单产的因素开展进一步研究。

(二)应用证明

1 、河南省土地整理中心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对河南省及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区进行了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得出各区尤其是高产田与中低产田间产能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别。研究结果可以为确定不同质量耕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方向、土地整理相关规划与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2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处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对河南省、河南省不同质量耕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进行了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得出各区影响农用地产能的因素及因素对产能的影响程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各区提高产能措施的重点方向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相关措施的制订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